- 1、什么是以药养医
- 2、以药养医发展
- 3、医改大讨论:以药养医路尽
- 4、到底什么是以药养医?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什么是以药养医 (一)

贡献者回答以药养医是指以药品销售收入作为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用以维持医护人员的收入以及医院的运营成本。以下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念阐述
以药养医是一种医疗卫生领域的经济模式,主要指的是医院通过药品的销售收入来维持日常运营和医护人员的薪酬。在这种模式下,药品销售收入成为医院重要的经济支撑。 二、以药养医的具体表现
在这种模式下,医院往往会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为了维持运营,医院可能会倾向于多开药品,尤其是高利润的药物。这不仅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导致过度医疗的现象。这种模式还可能影响医生的诊疗行为,使其过于关注药品销售,而忽视患者真正的医疗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以药养医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它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另一方面,这种模式还可能损害患者的利益,增加患者的医疗支出。此外,过度依赖药品收入也可能影响医院其他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四、改革与转型
为了改善以药养医的现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例如,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方式,减轻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同时,加强医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使其更加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而不是过分追求药品销售收入。 总的来说,以药养医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种经济现象,但这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转型,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以药养医发展 (二)
贡献者回答在20世纪50年代,面对经济困难,政府允许公立医院在药品价格上加价15%以维持运营。1981年,卫生部实施《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推动医疗改革,核心理念是赋予医院更多自主权,尽管初衷是刺激收入,但也带来了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减弱,引发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药代表的出现加剧了药价虚高,40%~60%的药品零售价流入医生和代表环节。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医改失败,这促使了新一轮改革的启动。2006年,成立了医改协调小组,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共同领导,试图通过限制药品加价率,如规定县医疗机构药品售价不得超过购进价的15%。2009年,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提出医事分开、管办分离等改革措施,旨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2009年,发改委开始控制基本药物价格,并尝试改革药品采购方式。然而,2010年安徽省的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尝试未能顺利,导致配送问题。北京在2011年开始大医院改革,包括减少药品数量、调整药品价格结构,并尝试药房“托管”以削弱“以药养医”现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表示,基本药物制度正在完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层用药自主权可能扩大,且可能借鉴国外的“双信封”制度改进药品招标采购。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提出,取消“以药补医”是“十二五”医改的重要任务,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在全国公立医院实施这一改革。
扩展资料
以药养医是以医生的劳动来实现药品的高附加值,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 以药养医是起源于1950年代的中国医疗体制,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改革开放后,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在医疗服务价格受物价局制约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药品销售维持医院运行。2011年10月,北京启动解决“以药养医”现状的大医院改革,试点进行医院药房“托管”的举措,以此切断“以药养医”。2012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
医改大讨论:以药养医路尽 (三)
贡献者回答“以药养医”模式确实已经走到尽头,需要进行全面改革。
“以药养医”模式的问题:
财务利益与患者需求脱钩:医生的决策不再以患者为中心,而是受制于药品销售目标,导致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患者健康的保障受到侵蚀。过度依赖药品销售:医院收入中药品销售占比过高,甚至达到50%,这不仅增加了医疗负担,还威胁到公共健康,如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以药养医”模式的弊端:
医生专业判断受损:制药企业通过高额回扣等手段影响医生的处方选择,破坏了医疗公正性。医疗资源浪费:利益驱动下的“以药养医”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诊疗服务价格无法与药品收入相抗衡,医疗资源倾斜。
改革方向:
建立严格的医药代表管理制度:规范医药企业行为,确保药物的合理、经济使用。调整医保支付比例:提高诊疗服务价格,同时完善药品目录,限制非必要药品的使用。强化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完善相关法规,确保公平的医药市场环境。通过药品集中采购与使用监测,有效遏制“以药养医”的蔓延。
改革目标:
回归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打破“以药养医”的链条,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体系:为每一个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公平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以药养医”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需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以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保障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到底什么是以药养医? (四)
贡献者回答以药养医是指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销售获取利润的一种模式。具体来说:
表现形式:医院以高于进价15%的价格向患者销售药品,这一差价成为医院的收入来源之一。运作机制:类似于医疗领域的“小米模式”,即通过高销售量来获取收益,同时医院可能通过提供其他服务来弥补药品销售利润的不足。价格问题:政府为确保药品公平、透明定价而设定招标价,但招标价并不总是低廉,其背后涉及复杂的价格谈判、药品质量和供应保障等多方面因素。
以药养医模式是当前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医改而言,真正有效的改进需要关注医疗体系的整体运作,确保改革能真正惠及患者,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以药养医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云律目网的其他内容。